党的二十大首次将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、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统筹部署,重视、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,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、科技进步的重要举措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,构筑有利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,我校将举办第十九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,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组织机构
1.校赛主办单位:创新创业学院
2.校赛承办单位: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
二、参赛对象
具有我校学籍的全日制本科生、研究生。每支团队2-5名队员,禁止跨赛区组队和参赛,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,每人仅限报名1支团队,每个团队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,创新赛道和创业赛道不允许重复参赛,往届一、二等奖不允许重复参赛。
三、赛道划分
(一)创新赛道。鼓励学生激发创新思维,掌握创新方法,展示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,通过团队协作自主完成的原创作品为主要成果体现。
(二)创业赛道。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,提升商业化能力,发现市场需求。通过大赛来展现创业风采,高效对接投资机构,推动项目市场化落地,助力学生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双赢的愿景。
(三)挑战赛道。鼓励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,促进参赛项目更好的与产业需求结合,大赛联合企业发布前沿技术课程和赛题,提供相应软硬件支持,加强产业与高校教育之间的链接,由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商业管理、集成电路等赛项组成。
四、参赛须知
(一)参赛方向
参赛项目需结合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实现在智慧家庭、智慧农业、智慧社区、智慧医疗、智能交通、智能教育、智能硬件、智能制造、智慧文创、智能环保等各领域的创新应用。
(二)参赛要求
参赛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,必须为参赛团队原创项目,使用的核心技术、知识产权为参赛团队所有或经技术持有者书面授权,具有创新性和商业价值,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,凡参赛团队必须接受大赛有关免责条款。
(三)报名要求
参赛项目均需在大赛官网(www.g-ican.com)提交报名材料(含团队信息、项目相关资料等),报名结束后不可修改报名信息。关注大赛官方公众号(iCAN大赛)及时获取大赛通知及赛事资讯。参赛选手在单项比赛中不得重复组队参赛,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。
五、比赛赛制
iCAN大赛每年举办一届,分为创新赛道、创业赛道、挑战赛道三大赛道。创新赛道采用校内赛、区域赛、全国赛三级赛制;创业赛道采用初赛、复赛、决赛三级赛制;挑战赛道赛制安排以挑战赛通知为准。由全国总决赛评选出的优秀团队,将推荐参加对应国际比赛。
六、赛程安排
(一)参赛报名、作品制作(4—7月份)
所有参赛团队统一通过大赛官网(www.g-ican.com)报名,报名及作品上传日期为2025年4月1日-7月31日。
(二)校内赛(8—9月份)
校内赛定于8月至9月举行,将选拔优秀项目进入区域赛,请各参赛队伍尽快加入校赛QQ群(群号:1033774589,入群请备注学院-本/硕-专业班级—姓名),校赛具体安排另行通知。
(三)区域赛(9—10月份)
各赛区组委会应积极组织区域赛,根据全国组委会设定的总决赛配额,择优推荐项目入围全国赛。
(四)全国赛(11月份)
iCAN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赛的项目进行初选评审,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。
七、奖项设置
网络报名截止后,组委会根据各分赛区的实际报名情况,设定各赛区晋级总决赛的配额。总决赛设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秀指导教师奖、优秀组织单位奖等奖项,并授予相应证书。
八、联系方式
张 驰(老 师):029-82203430
侯杨洁(研究生):13572332749
马成宇(本科生):13032986523
校赛通知群
大赛官方公众号
附件:1.第十九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
2.第十九届iCAN大赛创新创业赛道参赛项目材料要求
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
2025年4月11日